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光学工程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遵纪守法,具有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精神,道德高尚,求是求真;
2)掌握坚实宽广的本专业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光学工程或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教学或专业技术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创新精神以及敏锐的观察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自如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4)身心健康。
学科方向
1.智能光测与成像技术
探索先进光学测量、成像、感知、及信息处理技术,开发新型智能化光学测量仪器,服务于智能制造、重大工程、国防以及国家重大战略。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1)光学测量与成像。摄像测量、计算成像测量、激光干涉测量、激光雷达测量、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及多维光测系统集成与仪器化;
(2)信息感知与处理。光信息与图像处理、多物理场感知、光测图像分析、机器视觉、视觉导航、能源系统感知与管理;
(3)光电感知与器件。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新型红外/紫外光电器件、微结构感知功能器件。
2.生物医学光学与光子学
主要围绕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所需的光学方法和手段开展研究,发展生物医学光学检测、成像、诊疗方法和技术。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1)生物医学光学成像:发展突破光学衍射极限的超分辨成像方法,发展可辅助临床诊断的多模态非线性光学显微成像技术,实现更大组织穿透深度的非线性光学成像技术;
(2)纳米生物光子技术:发展纳米光子技术,提高生物医学光学检测、成像的灵敏度、分辨率,提高光学治疗的效果;
(3)光学诊疗技术及仪器:发展光学诊疗前沿技术,并研制光学诊疗一体化设备。
3.光纤传感与激光技术
光纤传感与激光技术:开展光纤传感与激光技术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研发新一代光纤传感器与激光系统。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1)光纤传感器及应用。研究智能光纤传感器件的工作原理、制备技术及其在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2)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研究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与系统及其在智能结构、智慧城市、海洋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3)激光微纳加工技术。研究基于激光加工的微纳光子器件制备技术及其在纳米材料、生物医学、集成光子学等领域的应用;
(4)光纤激光器及应用。研究高功率光纤激光器、超快及非线性激光技术和光纤光频梳技术。
4.集成光子学与功能材料
从理论、计算和实验三方面研究集成光子系统和新型功能材料及器件,发展新理论,合成新材料,设计新结构,组装新器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1)集成光子学。二元光学理论及集成器件,电子通信集成-太赫兹,光子逻辑芯片,光子传感芯片;
(2)新型功能材料。敏感,光电,能源材料,超材料,光子晶体;
(3)光电集成交叉学科。柔性可拉伸电子与光电子、微纳光机电集成器件、光电转换集成器件。
5.瞬态光学与光电子学
研究短时间、超短时间放大的理论和技术,探索超快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图景及其演变规律。主要领域包括:
(1)超快激光技术,研究飞秒激光脉冲技术,探索阿秒激光脉冲形成的新机理和新技术;
(2)超快诊断成像的原理和技术,研究微秒至飞秒级极速实时成像的技术,探索阿秒成像原理;
(3)瞬态多维成像和超快计算成像等新型成像技术研究;
(4)超快应用研究,开展物理、生物、化学原子时间尺度演变过程的研究,特别是新型半导体材料的超快动力学过程研究、高通量材料预测及光电功能材料设计等。
课程设置
现代光学、光电子学、傅里叶光学及全息、激光原理及技术、生物医学光学、集成光子学与光电子学。
教学资源
1) 研究生培养依托光电子器件与系统教育部和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2)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与光电子学研究所院所合一,同时具备教学和科研优势,多数教师具有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工作经历;
3) 研究所具有1亿元以上的仪器和设备,其中90%是国外进口,这些仪器对研究生全部开放。
奖助体系(详细查看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奖助体系(2021级))
另外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于2016年开始设置联赢-牛憨笨奖学金 ,专门奖励在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的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奖金额度为每年设立6万元,分别奖给优秀博士研究生1万元(1名),优秀硕士研究生1万元(1名),本科生4万元(8名)。
培养特色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与光电子学研究所实行院所合一。
1)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并重,学生直接参与老师承担的高水平项目研究,科研平台好;
2)重视方法学和关键技术研究,以实验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3)团队式培养,光学工程专业方向的老师有自己的研究团队,学生是团队成员,在研究团队中共同成长,学生更具团队协作精神。
就业方向
培养的学生除出国深造和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外,主要在深圳本地的光电企业从事研发工作,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成长为技术骨干或项目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