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介绍
沈琳琳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学士、硕士,受英国政府海外研究奖学金资助在诺丁汉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博士期间获得“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励。现为深圳市“鹏城学者”特聘教授、英国诺丁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荣誉教授、宁波诺丁汉大学计算机系兼职教授、澳门大学杰出访问学者;广东省教育厅中英合作视觉信息处理实验室主任、深圳大学计算机视觉研究所所长、深圳大学医学影像智能分析与诊断研究中心主任、华为公司计算机视觉算法顾问。
研究方向主要为深度学习理论及其在人脸识别/分析以及医学图像分析上的应用,作为负责人连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面上项目等4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2015-2020连续6年被爱思唯尔出版社评为计算机学科“中国高被引学者”。2019年获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2012、2017年获深圳市自然科学奖,2013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2015年获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2010年获国际期刊《Image and Vision Computing》最多他引论文奖。开发的人脸识别算法曾获ICPR算法测试亚军,开发的细胞荧光图像分类算法连续获得IEEE ICIP 2013、ICPR 2016国际细胞图像分类算法大赛冠军。
吴惠思教授/博士生导师,人工智能系副系主任,广东省教育厅中英联合视觉信息处理实验室执行主任,广东省科技厅母婴健康监测与预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深圳市智能医疗诊断重点实验室副主任,IEEE Senior Member,ACM/CCF Member,深圳市“孔雀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B类),长期专注于计算机辅助医学、医学成像与建模、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方面研究。迄今已在《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Medical Image Analysis》、《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Physics in Medicine and Biology》、《Medical Engineering & Physics》、SIGGRAPH、CVPR、ICCV、AAAI、MICCAI等国际顶级期刊及国际知名会议上发表SCI/EI论文90余篇。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Medical Image Analysis》、CVPR、ICCV、ECCV、AAAI、MICCAI等多个顶尖国际期刊的审稿人,担任CCF-A类人工智能顶级会议AAAI2022-23和IJCAI2022-23的PC Member。曾获2009年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7),2017年深圳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4)。曾获第8届智能系统与知识工程国际会议(ISKE2013)最佳论文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基础研究、腾讯“犀牛鸟”技术创新项目等研究课题20余项。
吴光耀教授,深圳大学总医院放射科主任,主任医师/深圳大学教授,医学硕士/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理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指导老师;深圳市临床I类实用型人才。
研究方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DKI、DTI、IVIM-DWI/in vivo和in vitro HRMAS 1HMRS/VBM-MRI);超极化气体129Xe肺部成像与大数据分析;肿瘤定量成像及肿瘤血管生成DCE-MRI、DCE-CT 及DCE PET成像。
曾任湖北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常委,湖北省抗癌协会放射学分会常委,中国针灸学会影像学分会委,中华放射学会分子影像学组委员;湖北省医学会数字学分会委员,湖北省预防医学会委员。国家自然基金网评专家,国家科技部网评和会评专家。《临床放射学杂志》编委、《放射学实践》编委、《磁共振成像杂志》编委,《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Global Scientific Journal of Neurology and Neurophysiology》、《Quantitative Imaging in Medicine and Surgery》等杂志编委。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和面上项目,重大仪器专项子课题,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及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深圳市科创委面上项目。
现学会任职深圳市医院协会放射专委会副会长;广东省放射学分会对比剂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中枢神经学组委员;广东省医院管理学会影像学分会常委;中国针灸影像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影像学组委员。
赖志辉教授,博士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他曾任香港理工大学副研究员、博士后研究员及研究员,已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有30多篇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系列权威杂志上,包括多篇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他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已获得1000多次SCI引用及3000 多次GOOGLE学术引用,曾有6篇论文入选EIS高被引论文排行榜,系统地完善了稀疏张量学习理论体系。他现已主持20多项国家、省市级项目,曾获得2008年中国模式识别最佳大会论文奖、2016年中国生物特征识别大会最佳海报论文奖、2017年江西省自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2)、2018年国际会议AIFT最佳论文奖、2019年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赖志辉于2015年入选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现任国际SCI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etics的编委。目前,他的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大数据哈希学习、深度学习理论与方法、医学图像分析等,其所指导的研究生目标主要是保送本校读博、到全球著名大学从事学术研究,或到BAT等著名公司从事相关工作。
雷柏英博士:深圳大学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深圳大学“荔园优青”、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深圳市高层次后备级人才,深圳市孔雀团队核心成员,南山区领航人才等。2012年获新加坡南洋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在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新加坡信息通信研究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美国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美国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医学中心、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法国计算和自动化研究所进行研究和访问。一直从事医学图像处理、深度学习、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的研究工作。与多个国家和作者共发表了130余篇国际期刊和会议论文,包括70余篇SCI检索的期刊文章(29篇为第一作者、32篇通讯作者,26篇IEEE(15 篇IEEE Trans),其中2篇为ESI高被引(3%))。谷歌学术总引用2046次,单篇文章最高引用175次,H指数22。已申请18项发明专利,其中6项已获授权。主持各级项目共16项。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深圳市基础研究1项、深圳市基础研究合作方主持1项。担任MedIA、IEEE TMI,TIP,TCYB,TSP, TNNLS, IEEE JBHI,TMM, TASLP, Neural Network,Information Fusion,Pattern Recognition, Information Science, ESWA等30多种国际SCI期刊的审稿人。现任Scientific Reports, PLOS One, 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 和Frontiers in Informatics, Neural Computing & Application 编委。现为IEEE 高级会员,获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排名第3),深圳市科学技术奖1等奖(排名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