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说,导师往往比较关注学生三方面内容,其一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其二是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其三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除了以上几个方面之外,学生的价值观也是导师比较关注的内容之一。
知识结构是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一个扎实全面的知识结构,能够让学生在读研期间获得更多的收获,往往也会更快地获得研究成果。所以在考研复试环节,导师往往比较关注考生的知识结构。不同的研究方向对于知识结构的要求是不同的,以大数据研究方向为例,比较重要的知识结构包括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如果再了解一些社会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会有更强的竞争力。
沟通表达能力对于研究生也是比较重要的,研究生阶段往往需要学生参与到具体的课题组当中,这就需要研究生能够与研究团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这样才能够顺利地推动课题研究。在考研复试中,这一能力主要通过师生问答的方式进行考察。同学们要留意听清老师们的问题,回答时,注意做到逻辑清晰,分点作答。如果老师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虚心接纳即可。
动手实践能力也是导师比较关注的内容之一,如果学生在本科期间参与过一些初级的科研课题,或者是参与过一些动手实践类的竞赛,在考研复试的过程中也会获得更多的关注。动手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未来会更容易参与到项目组中,而且未来的就业也会具有一定的优势。
选择导师,首先看导师的人品。
如果导师的人品较差,那么与这样的导师相处两三年,无论是学术科研还是日常交流,都会遇到很多问题,许多学生甚至为此放弃了学业。
所以,大家在选择导师时,一定要选择一个品格高尚、关心学生、适当为学生考虑、不那么自私的导师。可以多方面打听一下,包括咨询学长学姐,在网上浏览查询或者通过发邮件直接联系老师的方式进行了解。
其次,了解导师的科研水平。可以通过学院官网的导师资料、知网等途径,了解导师发表过的论文专著、参加过的项目课题和学术会议、发表过的专利等,并综合上述情况判断导师的科研水平以及近年的科研状态。
当然,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好导师有不同的定义。
如果你想要继续读博深造,那么一位对学生有着较高要求、专注科研、治学严谨、能够引领学生与团队不断深入探究的导师就是一位好导师。
但是,如果你对学术不太感兴趣,希望拥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或者在硕士阶段有其他目标,那么一位“散养型”、甚至能够为你介绍一些实践机会的导师也许更符合你心中对“好导师”的定义。
许多学生都是在初试结束、复试之前联系导师,这时虽然许多导师不会给予明确的回复,但也能够给导师留下一些印象。如果导师对你感兴趣,甚至会给你的复试提供一些指导性的建议。
那么给导师的邮件应该写些什么内容呢?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是基本信息,这部分需要介绍清楚自己的本科学校、专业、初试分数(如果分数已经出来的话)。
二是专业学习,这部分需要介绍自己本科期间的学习情况、学术经历、实践经历以及获奖证书。在写之前,同学们要分析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简明扼要、有重点地介绍自己。若是跨专业的学生,最好写明跨专业的原因。
三是对相关领域的认识,这部分可以写对老师在研领域的一些了解以及自己做过的工作。如果阅读了老师本人的研究成果,还可对其中的创新点等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四是再次阐明个人意愿,还可以附上自己研究生阶段的规划。
撰写邮件时,一定要注意细节,不能出现病句和错别字,导师的姓名千万不能写错。另外,礼貌用语,态度一定要诚恳谦虚。建议同学们写好后给其他同学或者老师看一看,反复确认没有任何问题,再发送邮件。
如果老师一直没有回复你的邮件,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这位老师可能不怎么看邮件,你可以尝试找其他联系方式,例如查阅官网或者老师发表的文章信息(一般下面会有联系方式),以及询问学长学姐等。
二是老师可能不方便回复。的确存在有些老师在复试之前不回邮件的情况,如果是这样,你可以通过学长学姐传达自己的意向,或是在复试时找机会向老师当面传达。
三是你想报的这位导师可能已经有心仪的学生了,如果是这种情况,同学们可能就要有备选老师了。但是切忌海投,即同一时间将邮件发给多位老师,会给老师们留下不好的印象。
总而言之,如果老师不回复邮件,大家要尝试多种方式了解老师不回复的原因,再做相应打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