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深圳大学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新设法律专业的综合性大学。深圳大学法学院的前身法律系始建于 1983 年,与深圳大学同步创办,是国内较早的法学类院系之一,曾由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骨干教师援助组建。1997年法律系改建为法学院。依靠和发挥地处深圳经济特区和毗邻港澳的独特优势,深圳大学法学院现已发展成为集科研、教学、咨政三位一体的研究型教学单位。目前,学院下设法学、法律(法学)、法律(非法学)和社会工作专业。
一、发展历程
作为深圳特区至今唯一的全日制大学法学院,现有在校研究生超过三百人,深圳大学法学院是深圳经济特区、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建设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法律专业人才培养的摇篮。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历史悠久,成绩突出:
1998年6月,国际法学获得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
2006年1月,经济法、刑法、宪法与行政法学获得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6年2月,法学专业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
2007年,获在职法律硕士(JM)学位授予权;同年,获法律硕士(非法学)学位授予权;
2009年,获法律硕士(法学)学位授予权;
2011年1月,获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2011年6月,法学理论、民商法、诉讼法学获得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2011年12月,知识产权法获得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2014年,获得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授权。
二、师资力量
法学院师资精良,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梯队建设合理,是一支高素质、高层次的教学科研队伍。深圳大学法学院专职教师现有教授27人、副教授28人、讲师37人,多位教授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其中硕士生导师44人, 著名法学家王晓晔为我院全职特聘教授,著名经济学家熊秉元教授、著名社会学家蔡禾教授任我院访问特聘教授,著名学者刘俊、王晓晔、、盛建明等在任我院特聘教授或讲座教授。法学院师资队伍具有以下明显特点:
1. 学缘广泛且国际化程度高。
均毕业或来自数十所国内外知名院校,近半数教师曾别在世界知名大学留学、进修和交流,多位教师在国(境)外获得博士学位。
2. 同行知名度高。
所获得的荣誉包括:第六届全国十大青年法学家一人,第五届全国人大青年法学家提名奖一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一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一人,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1人,广东省十大中青年法学家二人,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二人。超过二十人(次)任全国性法学学术团体的理事以上职务,十余人任广东省各类法学研究会的会长或副会长。
3. 高度注重理论与实务相结合。
硕士生导师除在法学理论领域有高深造诣外,尤其关注法律实务问题。教师中有在人大任职常委委员、法委委员、内司委委员,有为政府或人大法律顾问,有超过70%的硕士生导师具有仲裁员或兼职律师资格,有在企业、非政府组织中担任专家或顾问。社会工作硕士生导师具备深厚社会工作专业功底,实务经验丰富,擅长社会工作行动研究,注重成果的应用与政策倡导。教师中有在行业协会担任副会长,有在各社会工作机构担任专家或顾问。
4. 年龄、学历、职称结构有优势。平均年龄四十岁。高级职称教师占70%,中青年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
为突出学以致用,法学院积极聘请实践经验丰富、勤勉负责的校外专家、学者、业界名人作为兼职校外导师,为硕士研究生开设讲座或沙龙讲授关于律师谈判、法律尽职调查、取证与诉讼技巧、律师职业形象塑造、社会工作实务技巧、社会服务项目管理,以及IPO、新三板、城市更新、私募股权投资、海外并购、社会调查等法律与社会工作实务专题,为毕业以后成为法律工作者或社会工作者提供前期准备。
三、学科与专业
法学院学科建设基本涵盖所有二级法律学科,形成了各学科均衡发展、相互支撑的良性格局。具体学科方向包括:
1.法学理论(030101)。该学科通过对法律思想史与法律制度史研究,致力于法理学——法哲学与法学方法论、部门法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为依法治国、部门法制度完善、疑难案件对策思路等方面,提供法理学依据。
2.宪法学与行政法学(030103)。该学科积极服务地方法治政府建设,并拥有毗邻港澳的独特地缘优势。借助全国人大设立的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等机构,在学术研究、咨政服务、对港澳交流等方面成绩卓越。港澳基本法研究走在全国前列。
3.经济法学(030107)。该学科重点研究规制理论及竞争法、消费者法、食品安全法等公权规制市场的法律。本方向教师累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重点课题等项目二十余项,发表了一批创新性强、影响大的学术成果。该对规制工具、竞争法等的研究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
4.国际法学(030109)。该学科拥有省内最早的法学重点学科,研究生培养时间长,荣获首次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全国“第八届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辩论赛”冠军。在内地与香港区际法律冲突和国际经济贸易争端解决等领域具有优势。
5.民商法学(030105)。该学科切近经济社会和法制建设的现实需要,法律与商业、理论与实务相融合的特点突出。教师国际化程度高,师资力量强,在民法与商事法领域形成立足实务问题导向的研究和教学特色。
6.知识产权法学(0301Z1)。该学科适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需求,依托最高法院首批设立的省内唯一的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基地,其学术研究与智库成果在国内影响力大。
7.刑法学(030104)。该学科在保障人权和维护经济秩序方面,具有显明特色。在经济刑法,特别是在金融犯罪、知识产权犯罪等领域,以及在港澳台刑法、刑事侦查、法庭科学技术等方面优势显著,注重刑法理论与实务结合紧密。
8.诉讼法学(030106)。该学科注重法律诉讼程序问题的研究。在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方面,关注与相应实体法的结合研究。高度结合特区司法实践,重视实证分析方法和其他法学研究防范的综合运用。
9.社会工作(035200)。该学科以解决与预防各种社会问题为使命,注重社会服务与管理的高级应用、批判性思维与社会工作领袖人才的培养,兼具理论与实务。同时,关注我国社会政策,重视社会服务策划、执行、督导、评估和研究能力,学科方法整合性强,已广泛应用在不同人群及领域的服务中。
2021年,法学院按法学一级硕士点招生,具体包括以下九个二级专业:
1.法学理论(030101)
2.宪法学与行政法(030103)
3.刑法学(030104)
4.民商法学(030105)
5.诉讼法学(030106)
6.经济法学(030107)
7.国际法学(030109)
8.知识产权法学(0301Z1)
9.社会工作(035200)
四、学术平台
法学院学术平台广阔,依托特区优势,与时俱进:
2009年7月,设立国家级“深圳大学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
2010年,深圳大学、深圳市知识产权局、中兴、华为、腾讯、比亚迪、迈瑞等高科技企业合办共建“深圳大学知识产权学院”;
2011年4月,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设立省部级“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理论研究基地”;
2012年,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和教育厅认定为广东省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
2016年3月,与汕尾市人大常委会合办共建的“汕尾市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2016年7月,广东省政府台办和广东省台湾研究中心授牌我校台湾法律研究所纳入省政府台办研究机构系列;
2017年12 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同意在深圳大学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广东)基地”;
2017年,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在深圳大学设立研究基地“深圳大学中国社会工作实务创新研究中心;
2019年6月,广东省同意成立深圳大学创新发展法治研究中心并认定其为广东省法学会法治研究基地。”。
五、课程设置
深圳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包括选修及必修课,由校内导师及校外导师联合讲授。根据九个学科方向的各自特点,主要专业课程包括:
1.中国法理学前沿问题、西方法哲学、法律史专题、法律思想史等;
2.宪法基本理论、行政法基本理论、国际人权法、港澳基本法等;
3.经济法基本理论、竞争法、财税法、金融法等;
4.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基本理论、国际商事仲裁等;
5.民法学专题、商法学专题、房地产法专题、证券法与破产法等;
6.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
7.刑法总论、刑法分论、刑法思想史、刑事诉讼法学等;
8.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刑事政策研究、物证技术等;
9.社会工作伦理、社会工作理论、高级社会工作实务、社会政策分析、社会研究方法等。
六、国际交流与社会实践
法学院对外交流与合作活跃。学校每年有外籍教师长期应聘执教,定期派遣教师和学生出国(境)讲学、研究、访问或交换。学校与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一些著名学府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另外,学院每年都有大批毕业生到港澳地区及美、英、法、德、澳、日等国知名学府继续深造,攻读博士或硕士学位。
深圳大学法学院与国(境)外法律界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每年都有大批毕业生进入美、英、法、德、澳、日、港澳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学府如纽约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罗杰斯特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曼彻斯特大学、悉尼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等继续深造。 学院拥有优质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操作平台。目前,与法学院建立稳定实习联系的法律职业部门有33家,其中,10家单位已经与深圳大学签订了建立长期实习基地建议并正式挂牌,其中包括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
七、人才培养
深大法学院培养了超过六千人的法律专才,其中80%以上法学院校友在深圳工作,校友资源优越。依托广东省级名牌专业、特色专业和优秀的师资队伍,我院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获得社会赞誉。研究生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优势如下:
1.强调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为适应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要求,在鼓励研究生导师加强科研投入的同时,为学生创造了重视科学研究的学习氛围,积极组织学术活动,加强校内外学术交流。
2.注重实务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实务教学包括旁听法院庭审、假期调研、双休日社会实践、学生法律援助、法律实习、社会工作实习等。学院建立了包括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深圳两级人民法院、深圳律师协会、知名律师所、深圳市司法局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深圳市正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超过三十家的稳定实习联系单位。聘请知名学者开设系列“学术讲座”。聘请实务界人士主讲 “法律实务精英论坛”“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学术论坛”课程。
法学院研究生表现非常突出,获得各项荣誉:
1. 各类大赛成绩喜人。在第八届JESSP国际法模拟法庭赛(中国)大赛中,我院学生代表队获得全国冠军;
2. 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比赛中曾获得省级二等奖、三等奖多项;
3. 2018年,我院学子参加广州仲裁委员会主办的“广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辩论赛,与包括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武汉大学在内的五支队伍同台竞技,最终口头辩论环节分数排名第一;
4. 2020年3月,我校选手参加Willem C. Vis Moot (East) 国际商事仲裁辩论赛,对战历届Vis Moot强队德国慕尼黑大学、杜塞尔多夫大学等,口头辩论环节得到评委高度评价,最终止步全球16强;
5. 2020年,我院学子参加国际刑事法院ICC模拟法庭中文赛获一等奖和最佳检方。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带一路”国家倡议及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国家战略安排和重大政策决策背景下,我们将立足深圳法治城市示范战略定位目标实现的需要,以及深圳大学法学学科高水平建设,利用深圳大学所在地缘优势和法治建设问题导向,培养大湾区跨法域进行法律服务的特色人才,积极主动服务国家“一国两制”方针和深圳法治建设。
|